苍溪中学初2023级“探秘千年古都 放飞美好未来”夏令营圆满结束发表时间:2023-07-10 09:17 回首沧桑 一眼千年 学思满囊 作别西安 苍溪中学初2023级“探秘千年古都 放飞美好未来”夏令营圆满结束 一城揽尽帝王朝 阅尽沧桑怨恨消 满眼繁华依旧在 长安历久领风骚 7月1日 7月1日上午,我们迎来了此次研学之旅的重头戏——秦始皇陵兵马俑。 在秦始皇帝陵铜马车博物馆,同学们目睹了旷世珍品——铜安车。当听导游讲解到它的曲折的发现过程时,孩子们都感慨文物合理发掘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;当了解到它艰难的修复经历时,他们又敬佩考古学家以及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不易与伟大;当听到铜安车的设计有几项世界之最时,他们不禁纷纷赞赏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精妙绝伦的技术…… “见证秦朝兵马俑,干戈化玉立人间。”学生们一边仔细辨认着篆书的牌匾,一边排队有序进入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。从一号坑到三号坑再到二号坑,偌大的俑坑内整齐地排列着步兵、骑兵、车兵……他们静默伫立,肃穆庄严。参观的人流如潮,学生们簇拥在栏杆旁,凝神注视,若有所思,两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之影似乎在他们的脑海闪现,飞蜂鸣镝之音仿佛在他们的耳畔回响。 参观结束后,一行人兴致勃勃的来到兵马俑手工作坊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学生们全员上阵,个个动手,搓泥、填模、塑形、压制、脱模、修饰,整个过程热烈而沉浸。当眼看着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兵马俑从自己手中诞生时,激动与自豪之情洋溢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。兵马俑DIY活动更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兵马俑修复工作的不易:所谓工匠精神,绝非一蹴而就,而是化“零”为整。 有人说,来西安,可以错过回民街,可以不去大唐芙蓉园,切不可错过碑林博物馆。碑林博物馆不光留住了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中国书法文化发展衍化过程,那些烂若星辰的人物与作品也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。 7月2日 7月2日上午,细雨迷蒙,我们漫步园内,听景云钟声,观大夏石马,赏昭陵六骏浮雕……在“碑林”牌匾下,大家好奇的询问导游:为什么林则徐所题的“碑”字右边少一撇,导游耐心的为孩子们答疑,原来唐代的碑字本身就没有这一撇,林则徐只是尊重了文字本来的书法属性。从形意上来说,以前指的是良田中的碑石,只是后来渐渐成为记述功德的工具。从书法角度来说,唐代印刷技术有限,多出一撇就出格了,影响传播,也缺少对称美。 在这座“石质书库”,不需太多华丽的语言,只需用眼去观察,用心去感受,孩子们就已在一石一碑、一笔一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辉煌与博大。 下午,我们参观了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。小雁塔是西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,世界文化遗产之一。这是一座古代塔楼,历史悠久,构造精美,是西安与丝绸之路的象征。小雁塔共有八层,每层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。 最让学生们啧啧称奇涨知识的是小雁塔的“三开三合”。据说,陕西曾经历三次“地动”,小雁塔被震裂开,但又都神奇的“自动愈合”了。经研究,专家给出科学结论,小雁塔的“地基”并非普通的平面,而是一个半球形,就像一个实心的“锅”。这种锅形地基,即使遇到地动,压力也能被平均分散,原理和“不倒翁”类似。所以,地面上的小雁塔虽然随地基晃动被震开裂缝,但依然历经千年风雨屹立不倒。小雁塔不仅是佛教以建筑形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最早的例证之一,也是古人才智卓越、匠心独运最优秀的例证。 7月3日 7月3日,我们驱车奔赴此处研学活动的最后一站——袁家村。袁家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,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。距袁家村10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,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。唐肃宗建陵石刻,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。 孩子们每四人一组,做攻略,品美食,观遗迹,赏非遗,识建筑,一起探寻思考袁家村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成功的原因,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清单。 下午五点四十,我们登上了返程的列车。作别西安,诸多不舍。在为期6天的西安研学之旅中,从遥相呼应的大小雁塔,古朴苍劲的碑林书法;到整齐肃穆的地下兵团,动人心魄的大明宫;再到灯火璀璨的大唐不夜城,宁静厚重的西安交大,无一不让全体研学师生感受了大秦帝国的英姿雄风。 在西安吹过的风都是文化,在西安走过的路皆是历史。骊山依旧壮丽,渭河依旧东流。饱览祖国大好山河之后,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感都化作硕果收入师生囊中。此次西安研学活动真切地帮助孩子们了解祖国、开阔眼界、增长知识、提升文化自信。从知到行,相信在用眼看世界到用心析问题的过程中,学生们一定在逐渐意识到“读万卷书”和“行万里路”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。 研学活动虽然画上了句号,留给我们的对历史的无尽遐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思考还远未停止。期待研学归来的孩子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! 文 | 汪晓霞 图 I 夏令营带队教师 |